基礎油價格暴漲,貨源可能短缺
2020-12-10 來源:潤滑油情報網
摘要:從10月底開始,基礎油走出了一大波牛市,價格快速大幅上漲,目測每噸上漲已接近1200元,而且還買不到。
股市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
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下的基礎油市場在恰當不過了,從10月底開始,基礎油走出了一大波牛市,價格快速大幅上漲,目測每噸上漲已接近1200元,而且還買不到。
這對于已經習慣了平穩(wěn)的潤滑油調和廠來說,瞬間就刺激了腎上腺激素。從歷史數(shù)據(jù)上看,上一次這么大的漲幅還要回溯到2016年,好像也是從10月份開始的,這幾年大家都平穩(wěn)慣了,不來點刺激的,就提不起興趣了。
第一個問題,為啥漲?
本輪行情上漲的原因,就像股票分析師一樣,影響因素有很多,但提前大家都沒想到,屬于事后諸葛。咱們也來說一說,因為不說總覺得缺少點啥似的。
原油上漲,我知道,肯定有人吐槽我,“你不是說,原油不是影響基礎油價格的主要因素嗎?為什么現(xiàn)在原油漲了,基礎油也漲呢?原油落價的時候你說沒關系,漲的時候說有關系,Up主什么邏輯?”,我的觀點不變,關系確實不大。
目前原油受到全球經濟,尤其是美國經濟的影響而不斷的價格上漲,但目前每桶40多的價格對比以前80或90的價格,還是相對較低的。但,原油價格的走勢會影響化工品價格的趨勢,目前,原油的走勢是持續(xù)上揚的,這個預期會造成整個石化產品的預期是看漲的,而一旦預期形成,則下降通道就難以形成,會影響市場上買家賣家的判斷,畢竟這玩意是個期貨市場。這才是原油乃至美元等金融衍生品對成品基礎油的影響。
上漲的關鍵因素,很簡單,就是市場行情。本輪上漲,是由進口基礎油上漲帶動國內基礎油上浮而導致,韓國的GS、SK等大的煉廠明年一季度將檢修,因此他們目前的基礎油只能供應給主要的合同客戶,同時,東南亞對基礎油的需求同樣旺盛,因此造成了市場短缺。同時,由于全球新冠疫情造成的海運影響也成為了進口基礎油的瓶頸,近一個月油船到港量逐步減少;而且,不排除有個別煉廠趁此機會囤貨不出,坐等漲價。
目前我國雖然具有生產優(yōu)質基礎油的能力,但針對高性能的基礎油,進口產品絕對是不可或缺的,畢竟咱們的很多高檔汽機油越來越依賴這些東西。這就造成了進口產品價格上浮,從而引發(fā)連鎖效應。
國內的需求并沒有顯著下降,供應也相對穩(wěn)定,但,隨著進口基礎油的短缺,國內基礎油漲價預期的出現(xiàn),各位采購經理看來都久經沙場,馬上大量囤貨,這就造成煉廠庫存下降,短期供應明顯不足,從而導致價格被迫上浮。這些大的莊家推高了資產的價值,造成散戶跟風,追漲殺跌,價格短期才會暴漲。
整體而言,本輪就像資產的牛市,如果看不懂的,就看看最近的深圳樓市、股市的短期大牛,就能理解了。
第二個問題,持續(xù)多久?
從歷史的經驗來看,2016年的牛市大概持續(xù)了半年多,但是其屬于緩慢上漲,而本輪則屬于快速上揚,兩者略有不同。對比過去,當下對基礎油的需求也不同,但,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:
1. 我國進口防疫的任務抓的很重,影響海運;
2. 雖說煉廠檢修是常態(tài),但過早買空庫存,會導致他們的預期增大,從而導致價格短期回落的可能性不大;
3. 春節(jié)很快來臨,國內煉廠不會全力開工,影響本地的供應。四、貿易商大量囤貨,短期內不會恢復常態(tài)。
因此,我個人對本輪行情的判斷如下:維持高位,短期不會回落,甚至無貨也不是不可能。預計明年3-5月份可能有下降的趨勢,明年下半年稍有回落,但仍會處于高位運行。
第三個問題,怎么辦?
對于潤滑油調和廠來說,很簡單,就只有買,默默承受這份痛苦,如果你能提前下個大訂單,可能還能有不錯的價格,但一般來說,也不會支撐太久。
還可以給終端漲價,但對于消費者來說,他能不能接受你的價格取決于你的同行漲不漲。
你還可以慢點出貨,甚至不賣,這樣操作壓資金、流轉慢,就掙不到錢了。所以說,在大牛的行情下,一個采購經理一個月的業(yè)績可以抵擋銷售全隊全年的業(yè)績了,這話以前我也說過,這次應驗了。
剩下的套路就是靠成本節(jié)省,從管理上要效益了。這么艱苦的2020都過來了,也不要氣餒,而且我相信各位的實力能撐一段時間,這事,你們懂的,不懂的話去問基礎油采購經理。
第四個問題,這事是個照妖鏡
如果你是個消費者,有啥影響沒有,答案是影響不大,最多每瓶油漲個20-30的,你一年也換不了幾次,所以別擔心。
如果你是個經銷商,這事就有影響了。大家都知道,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,占比非常非常的高,縱觀過去的20年,由于沒有基礎油原料而掛了的油企比比皆是,真的就是買不到,這點,民營企業(yè)估計特別感同身受,要知道,中國現(xiàn)在是基礎油需求第一大國,行情來的時候,他們受沖擊最嚴重,以前的套路是國內買不到可以進口,而一旦進口行情受阻,就像本輪,沒買到基礎油的廠家估計早已哭暈在廁所了,小調和廠一年賣個2-3萬噸,我估計還影響不大,這么點料,貿易商們擠一擠還是有的;最慘的就是那些有點規(guī)模的品牌商了,說小不小,說大不大,基礎油少了不夠塞牙縫的;多了又買不到;只能四處亂淘油,這事的風險就出來了。
成品油調和最關鍵的特性要求就是保證原材料的均一性,這是關鍵一環(huán),這樣做出的產品在質量上、性能上才是最穩(wěn)定,也是最可靠的,在直白點,配方不用來回調。這也是為什么油公、雙龍等煉廠的主合同客戶那么多的原因,主合同客戶按年包銷,屬于大客戶。所以,這輪行情是面鏡子,還真可能淘汰不少品牌。
咱們經銷商在選擇潤滑油品牌進行銷售的時候,考慮的幾個最關鍵的方面:
1. 保證油品質量穩(wěn)定可靠,投訴要少;
2. 得能保證有貨(尤其是在當下這種特殊的關鍵時期);
3. 廠家不能總漲價;
4. 能遭受風浪而不倒,千萬不能你的銷售渠道剛建設完畢,工廠歇菜了;
5. 品牌有拉動力,現(xiàn)在光靠經銷商業(yè)務人員的嘴皮子的游說太低效了。
說了這么多,大家也都懂了,說白了,您得選大公司、大品牌。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那幾個進口大牌,或者選擇國內的知名品牌,如中石化的長城或中石油的昆侖。
在本輪行情下,我覺得國產大品牌可能還優(yōu)于進口品牌。原因很簡單,國企還是很看重質量的,不會瞎搞;他們也是海外煉廠的主合同商,因為他們每年采購量大,是煉廠的大客戶;國內上游自己也有煉廠,這方面中石化的長城優(yōu)于中石油的昆侖,可以優(yōu)先保證自己的原料供應,至于價格,它們自己先承受點壓力,國企社會責任嘛;這些品牌不可能倒閉,就算是賠錢,它們也得支持下去,所以,大樹底下好乘涼,危機時刻,咱們得報住它的大腿,別被風刮走。
這些大品牌,雖說是艘航母,但總沒有浪,這次,浪來了,而且還是個大浪,那誰將來能浪里個浪,就看潤滑油公司的本事了,咱們只需要跟對品牌就行了。
潤滑油行業(yè),誰是王者,
誰是青銅,滄海橫流,
方顯英雄本色 !
對咱們經銷商的經營來說,那就很簡單了,朋友圈的朋友們都說了,如果有能力,就屯點貨吧,因為明年全行業(yè)成品油價格普漲是大概率事件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受這份痛苦,而且,隨著行情的發(fā)展,可能最后大家都承受不起,那時候,就沒辦法了,只能向下游傳導了。